欢迎访问儿童遗传性肾脏疾病数据库
首页 - 通知公告 [ 返回上一页 ]

儿童肾脏疾病相关的常见尿检异常

作者: 时间:2020-12-22 21:21:30

      为了早期发现小儿肾脏疾病,上海市已在中小学中开展尿液筛查,而且在幼儿2周岁体检、3周岁体检、入园体检及小学生新生入学体检中增加了尿检,这让越来越多有尿检异常的小儿被发现,其中尿检发现尿隐血/潜血阳性(后统称为尿隐血阳性)和尿蛋白阳性常常使得家长产生焦虑,甚至恐慌,本次主要对上述问题进行介绍,有助于家长正确对待自己孩子尿检结果。

尿液筛查可发现哪些异常?

1、尿隐血阳性

若尿常规发现尿隐血阳性,尚不能明确为血尿。需进一步进行尿沉渣显微镜镜检判定是否存在镜下血尿,若确实存在镜下血尿,需进一步观察红细胞形态,相应的检查为尿红细胞位相。

(目前三级儿童专科医院中,有尿沉渣检查及尿红细胞位相,可报告每高倍镜下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形态及红细胞畸形率等情况)

相关概念如下:

正常小儿尿中无或有少量红细胞(每高倍视野0-3个),若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数量增多超过正常范围(>3/每高倍镜视野),为镜下血尿。如果肉眼观察为红色、浓茶色尿,甚至有血凝块,同时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增多则称为肉眼血尿。

       血尿可根据红细胞形态分为肾小球源性来源和非肾小球源性两类:

  • 尿红细胞形态呈非均一性或混合性,考虑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可能是各类先天性、原发性或获得性肾小球肾炎,严重程度可轻重不一,还需进一步完善检查,必要时需依靠肾穿刺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此外,有一部分肾小球源性血尿是良性的,最常见的原因为薄基底膜肾病,又称为良性家族性血尿,多有家族中多位亲属镜下血尿,一般不需要治疗,定期随访即可。

  • 尿红细胞形态呈均一性,考虑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原因有泌尿道感染、泌尿系结石、特发性高钙尿症、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或称胡桃夹综合征)等,亦须随访观察,必要时完善相关检查。

       一旦明确镜下血尿及判定为哪种类型的血尿,后续建议至儿童肾内科专科进行相关检查和随访。

常见家长疑问:

尿隐血阳性和血尿是一回事吗?

       一般情况下,尿隐血可以说明孩子可能存在血尿。尿隐血检测为半定量指标,但并不代表真正的血尿。若尿隐血阳性,但多次检查晨尿尿沉渣镜检红细胞都在正常范围内,一般不诊断为血尿。

孩子有血尿就是肾脏坏了吗?

       其实不然,有一部分血尿并不是来自肾脏的,而是来自输尿管、膀胱、尿道或其他部位。即使是来自肾脏的,仍需经相关检查评估病情,且无症状镜下血尿也可由良性肾脏疾病所引起,如薄基底膜病就是引起小儿良性血尿的一个常见肾脏疾病,有时甚至会出现肉眼血尿,但并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家长需根据医生的指导定期到医院复查孩子的尿常规和尿微量蛋白水平。

小儿长期血尿会导致贫血吗?需要给予“食补或药补”吗?

       就血尿本身而言,一般不会丧失多少红细胞,通常不会引起贫血。但合理的营养是需要的,也不需要忌口,以免营养不均衡,影响生长发育。

血尿的孩子能上学吗?能参加活动吗?

       一般情况下,血尿,尤其是无症状血尿的小儿,多数是良性的,是不需要休学的,也可以参加一般的活动,但应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

如果孩子有了血尿怎么办?

  • 如果孩子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有血尿,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听从医生的建议,做一些常规检查,可能就会找到血尿原因或排除一些疾病。

  • 如是良性血尿,或原因不明的无症状血尿,医生认为暂不需要治疗的,家长应该遵从医生的意见,定期随访。有部分血尿会在随访过程中消失;但是,也有部分孩子可能会持续一年甚至更久,因为血尿的好转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此时家长不要心急,应继续配合医生定期随访。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因为是良性血尿,就不重视或不随访。

  • 家长最好能学会看尿液检查报告的一些结果,比如尿镜检红细胞,尿蛋白等;同时,部分无症状血尿的儿童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家长也要学会观察孩子的一些症状体征,如有“眼睑浮肿”、“小便表面有泡泡,长时间不消退”、“肉眼血尿或尿镜检红细胞突然增高好几倍”及“血压高”等情况时应及早就医。

2、尿蛋白阳性

当尿常规尿蛋白定性检测呈阳性,或24小时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超过150毫克,则称为蛋白尿。如果儿童在体检或者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有尿蛋白阳性,首先需复查晨尿的尿常规确认尿蛋白是否为阳性,除外直立性蛋白尿。

       如明确为蛋白尿(除外直立性蛋白尿),需进一步进行:

1.询问病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观察全身症状及查体(高血压、水肿、皮疹、关节痛、眼耳检查等)。

2.尿蛋白定量检查(包括尿蛋白/肌酐,24小时尿总蛋白)、晨尿微量蛋白系列(定量,并区分肾小球性/肾小管性蛋白)。

3.血液检查,包括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血生化(血清白蛋白、血脂)、乙肝两对半以及免疫学检查等。

4.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双肾、输尿管、膀胱)+左肾静脉血流情况.

5.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蛋白尿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诊断和指导。

相关概念如下:

  • 体位性蛋白尿(直立性蛋白尿):是指在直立位或者脊柱前凸时出现的蛋白尿。由于直立时脊柱前凸,压迫肾静脉导致肾静脉压升高,呈现暂时性的蛋白尿。多见于儿童期和青春期。直立性蛋白尿的特点是儿童在平卧一晚后的晨尿(早晨起床后第一次尿液)为尿蛋白阴性或微量,起床活动或长时间直立、行走时则转为阳性。B超可提示左肾静脉受压或称“胡桃夹现象”。此病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肾脏专科门诊复查晨尿的尿常规。

  • 一过性蛋白尿:由于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过度紧张等,部分儿童会出现尿蛋白含量增多,在休息或者外界刺激消失后,可恢复正常,是不伴有明显肾脏疾病的一种良性现象。

       儿童蛋白尿在排除一过性蛋白尿(如剧烈运动后、发烧、严寒等)、直立性蛋白尿,主要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以及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等。还可见于肾小管性疾病,以及中毒、代谢性疾病等。因此,除外一过性和直立性蛋白尿者,需在儿童肾内科医生的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肾脏疾病所致的蛋白尿,常可伴有水肿(常见于双眼睑、双下肢等)、少尿、高血压或血尿等表现,如家长发现以上情况或发现孩子尿中泡沫明显增加,需及时到医院检查尿液,并配合医生进行其他检查和治疗。

3、尿隐血和尿蛋白均为阳性

 

       结合前述信息,若明确为血尿合并蛋白尿,提示儿童患肾脏疾病的可能性较大,需尽快至医院的儿童肾脏专科就诊以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大多肾脏疾病在疾病早期血尿或蛋白尿会出现波动,时而阳性,时而可自行转阴,而且此时孩子可能没有临床自觉症状,所以定期检测尿液和定期随访十分必要。